东京校音(一):寻找中国好声音之厅之六
图片
武汉琴台音乐厅图片
广州星海音乐厅图片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音乐会淡季
盛夏七月,各大乐团音乐节结束,音乐家们开始单飞和家人度假了。国内音乐会也进入了淡季,没有什么大牌演出可追乐了。于是有空扯些别的闲聊了。
自从今年一月四日开始写《国内靓声音乐厅大PK,寻找中国好声音》,已发布了五篇。后来暂停了下来,主要是想等到东京听过号称亚洲最好的音乐厅后,建立一个标杆,再继续动手。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山外有山啊。
一算下来,我大约听了15座国内的音乐厅了。总想好事地比较一下。
天下很难,吃力不讨好的事
说真的PK音乐厅是一件很难,且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
主观的事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情感表达。
听音乐是一种有很强烈主观色彩的体验。
对一座音乐厅音质的评判一定离不开当时在音乐厅听音乐时的感受的。
尽管音乐厅的建筑本身是设计师和工程师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和建筑的。它遵循了建筑设计标准和规范,并充分考虑业主的喜好和建筑功能的要求。但建筑功能的满足和最终能不能发出靓声又是两个层面的事,不是简单能划等号的。虽然人类声学已有很深的研究和成果,但理论和实际还是有很多脱节的。比如人民总是将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波士顿音乐厅和维也纳爱乐音乐列为时间最好的三大音乐厅。尽管在150多年后德国人首创了葡萄园结构的柏林爱乐音乐厅,音乐厅容量大多了,业主票房更多了。但人们还是更喜欢老三大。就是柏林爱乐建成后的五十多年后,当红的汉堡音乐厅更被很多音乐家吐槽是一座失败的音乐厅。科学怎么了?声学大师们怎么了?人类怎么了?
难道靓声是上帝的魔法和恩赐?
大量的事实说明在追求音乐厅好声音上,时代的进步,时间并不是标准,不能说越是后建的就想当然越好。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音乐厅靓声评判标准是很难仅用技术参数和技术语言能完整表达出来的。
有行间神秘的说:好音乐厅的建设秘籍只掌握在世界上极少数大师手里。但大师也有马失前蹄的。
花钱的事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音乐厅大PK却是耳听为实。且要全到音乐厅实地听,而且还要多听几场。这就要花钱,花不少钱。
音乐厅不同区域,不同位置,是有不同的听音感觉受的。想更客观地比较只有多换几个位置,多听几场了。
还有不少的音乐厅是认曲目的。比如古真版的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天津音乐厅表现极佳。捷杰耶夫的慕尼黑爱乐的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在琴台低音隆隆吃不消。
维瓦尔弟的俊秀,马勒交响曲大悲大喜的大动态,德彪西的朦胧梦幻,对音乐厅都是一个考验。PK音乐厅如果能多听不同时期的不同音乐家就更公平合理了。
一个要命的是人的听觉是感官中记忆力最差的了
我们都有一个这样的体会,再差的音响播放系统你听了一会儿也都会喜欢上它播放的声音的。人的耳朵是没有什么记忆力的。PK音乐厅又是一个靠现场听的主观判断过程,缺少了记忆力的耳朵真的好难胜任啊。
还有一个后怕的是会得罪人
有比较就有伤害。音乐爱好者本是一家。哪个不说自家好?!主观的比较,加上缺乏记忆力的耳朵。PK后得罪人一定是难免的了。
没有好的音乐厅是体会不到音乐的极致的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没有了语言文字的表达的音乐最接近人类心灵最深处。音乐之要在动心。音乐会现场指挥大师们对音乐微妙的处理,比如节奏、力度、造句、停顿等等是任何录音都难以捕捉完全的。唯一的体验只有现场。但遗憾的是大多数音乐厅是难以将大师们演出的声音以最佳的状态展现给听众,我们往往是一流的乐团听到了二流的声音。某种程度上说,好的音乐厅和好的乐团相比也许还要重要。武汉爱乐因为有了琴台音乐厅,很多音乐会出来的声音优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甚至余隆牛B的中国爱乐。
因此选择一个好的音乐厅,追你最喜爱的乐团,那是人生最美的一喜。
音乐厅是要PK的!
PK音乐厅的缘由也于此!
图片
天津音乐厅图片
北京音乐厅图片
江苏大剧院音乐厅图片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图片
北京中山音乐堂图片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图片
深圳音乐厅图片
长沙音乐厅图片
西安音乐厅图片
南宁音乐厅图片
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